洛阳旅游报名电话
报*电话:13526903457 0379-64859400
在洛阳市老城区北大街北口的喧闹繁华处,坐落着一座飞檐斗拱、古朴典雅的古建筑,它就是全国首家老子文化专题博物馆——洛阳老子纪念馆。
洛阳老子纪念馆是在祖师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。祖师庙建于元末明初,是为了纪念道教的始祖老子而建的。清朝时期,这里曾经供奉过道教中镇守北方的神灵真武大帝,所以又被称为真武庙或玄武庙。在清朝末年这里又重新改为祖师庙。2006年,祖师庙凭借其大殿及殿内典型元代风格的梁架结构,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祖师庙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,现存前殿、大殿和东耳房。其中,大殿坐北朝南,面阔5间,进深3间,殿内左右暖阁各1间,歇山顶,四周斗拱,飞檐起翘,琉璃瓦覆盖,顶部正脊两端有陶塑龙吻,脊背饰龙、荷花彩陶浮雕,殿顶四角戗背上塑四神。
2012年,为纪念老子,洛阳市在祖师庙筹建了洛阳老子纪念馆。进入纪念馆,院门口“天人合一,道法自然”八个字,传递着老子的智慧。
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内,陈列着各种制作精美的木雕文物。第三展厅则通过沙盘模型,展示了偃师商城、夏都二里头、汉魏洛阳故城、隋唐洛阳城和东周王城遗址“五都荟洛”的景象,还标注有孔子入周问礼碑、老子故宅、上清宫、函谷关等地。
大殿内,除了两米多高的老子雕像外,旁边还站立着两名“童子”。殿内墙壁上绘制的彩色壁画,生动再现了老子的重要经历。包括老子出生、拜师、在洛阳担任守藏史、著《道德经》、西出函谷关等。
作为道教始祖,老子曾经在洛阳居住了数十年之久,现在在洛阳还有很多和老子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,如孔子入周问礼碑、上清宫下清宫、老君山等。
在洛阳市区,有一处“闹中取静”的建筑群,已静静矗立了一百多年。它就是洛阳近代史上久负盛名的军事重地——西工兵营。
2021年开馆的洛阳抗战纪念馆就在西工兵营内。
西工兵营,位于西工区中州中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东南角,始建于1914年,虽然现在只剩一个不大的四合院,但是在当年,其规模相当宏大。
据文献记载,袁世凯当时在距老城西2.5公里处兴建兵营,当时被人称为“西工地”,后人简称“西工”。
1920年吴佩孚进驻洛阳后对兵营进行了大规模扩建,面积有1万余亩,房屋增加到1万余间。1932年,南京国民政府迁至洛阳,国民党中央党部驻扎于兵营。“七七事变”后,兵营成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。
现存的洛阳西工兵营建筑为砖木结构,包括司令部旧址、高级住宅和惜阴书室,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四合院由南北两个大厅和东西厢房围合而成,是当时的议事办公场所。高级住宅位于四合院东侧,是吴佩孚的办公场所。
高级住宅东侧就是书室,是一处由四孔青砖箍就的窑洞式建筑,中间一孔窑洞上方还留存有刻着“惜阴书室”四字的匾额。院内还有一棵百年皂荚树,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。
因西工兵营建筑群结合了中国古典建筑和西方现代建筑风格,2019年被列入“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”,其对于研究洛阳市的近代建筑有着重要意义。
将视线聚焦到老城东大街,这里有一鼓楼,正名“谯楼”。
据《洛阳县志》记载,鼓楼原建于现在的老城青年宫广场,明朝万历年间建福王府时移建于东大街,清朝顺治年间和乾隆年间曾两次重修。
鼓楼的基台用大青砖砌成,开有门洞供行人、车辆通行。基台南北两侧有台阶可以登楼,上为二层重楼。
门洞的东西两端上部均镶有石匾,东端刻“就日”二字,西端刻“瞻云”二字。基台上的重楼内存有一口大钟,据传,钟敲响后能与白马寺内的大钟共鸣。
在洛阳市瀍河区新街433号,有一处清代古建筑群,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清代建筑风貌,还能感受洛阳民俗文化魅力。这里就是洛阳民俗博物馆所在地。
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一座展示民俗风情、弘扬河洛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,依托清代古建筑潞泽会馆而建,建筑面积5010平方米,现存舞楼、钟鼓楼、东西穿房、东西廊房、大殿、后殿、东西配殿等建筑。整个古建群层次分明,结构严谨,是中原地区清代建筑的典范。
潞泽会馆,始建于清乾隆九年(1744年),系山西潞安府(今长治市)、泽州府(今晋城市)两地居洛商人集资所建,供商贾聚会、货物集散、商洽接待。所建之初因供奉武财神关公而得名关帝庙,民国时期更名为潞泽会馆。1988年被辟为洛阳民俗博物馆。
洛阳民俗博物馆现设有河洛地区民间信俗、婚俗、寿俗、民间工艺、刺绣服饰、生活器具、农具、交通工具、床具9个基本陈列展览,通过展出民俗文物,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,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红墙、褐瓦、斗篷式的大屋顶……走进洛阳市涧西区,独特存在的苏式建筑群,见证着“共和国长子”落户洛阳的那段峥嵘岁月。
这些中苏合璧的建筑,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冲刷,却依然显得华美庄严。绿树掩映中醒目的红色老房子,格外吸人眼球。
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是指“一五”期间,苏联在洛援建重点工程时建造的厂房和生活区等,主要包括一拖、中铝洛铜等企业的厂房,以及涧西区2号街坊、10号街坊等苏式建筑。是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以一拖、洛轴、洛铜等为代表的工厂厂部大楼与厂前广场,雄伟开阔、气势磅礴,具有独特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宏大叙事风格,是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最优秀、最有代表性的工业区之一,可以看作新中国工业的标志性建筑群。
随着一处处老厂区、老厂房、老设施变身“新地标”,如今的涧西,有拎着咖啡的上班族,有来感受历史气息的“老职工”,也有站在历史痕迹前“打卡”的游客……工业遗产的价值被深度挖掘,一条条转型发展新路径随之解码,城市也焕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和吸引力。
洛阳市老城区周公路步行街上,藏着一处古朴别致的庭院——周公路5号院,这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所在地。周公路5号院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,由著名学者梁思成设计。
走进周公路5号院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带左右门署的大门,硬山坡顶、朱门、青砖、灰瓦,古朴典雅。门前左右两侧配有石鼓,京味儿十足。
主院三排硬山坡顶青砖瓦房顺次排开,中轴线明确,曾是一座门屋四重多进式的合院,东院原配置有静雅的四合院,如今改建成了花园、甬道和工作站办公楼。虽经过改建但庭院的整体格局尚在,院内空间设计张弛有序、独具匠心,绿植、花卉层次分明,雅趣横生。
梁思成不仅是我国优秀的建筑师,而且为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,被誉为“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”。周公路5号院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、文化价值。
🌟
我们的服务:国内入境旅游、私人定制旅游、导游租车住宿、
研学课程设计、研学基地及景区运营、研学导师培训,党建培训、商务考察、会议会展等